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談到「品味」,看看這些名人怎麼說
「品味」究竟是甚麼?
時尚大帝 Karl Lagerfeld 也曾說過 :
「穿寬鬆的運動長褲是失敗的象徵,你無法掌握自己的人生,才會妥協去買運動褲安慰自己。」
一套寬鬆的運動服足以給你蔽體,一套合身的西裝卻能夠讓你得體。寬鬆的運動服與合身的西裝都能符合人類「穿衣」這個行為,但是兩者給人的印象卻天差地遠。可以這樣說,「品味」讓人從把事情做「對」,昇華到把事情做「好」這樣的境界。
「品味」有多重要?
日本熊本熊之父水野學用「端出一杯水」來分析品味。
同樣的一個動作,如果是一般人可能一年四季都端出一模一樣的冷水,但有品味的人則會依據季節或溫度,做出溫開水、冰水、檸檬水、薄荷水、氣泡水等不同的選擇。雖然都是「一杯水」,可是後者的行為無疑讓客人能夠感受到體貼與溫暖,這就是「品味」。
再次定義什麼是「品味」的話,品味不僅是簡單的閱讀與吸收,還必須有敏銳的觀察。品味可以說是你的行為舉止、穿著打扮等等,各個層面帶給他人的感受的總和。
「品味」是可以培養的嗎?
是的,「品味」是可以培養的。
很多人都會覺得「品味」應該是種與身俱來的特質,或者是說似乎這專屬於一些紳士淑女是標記著高級的形象的。但日本熊本熊之父水野學在《品味,從知識開始》一書中是這麼說的 : 「品味」並不是與生俱來,品味應該是知識的累積與具像。當你看得東西越多、體驗的生活越豐富,自然而然對生活有些「不平凡」的看法,這就是你個人的品味。每個人擁有的品味本身並無差異,差別只在培養及運用,還有是否有系統的鍛鍊。品味本身沒有什麼限制,唯一的前提就是,你必須懂得過生活,必須是一個豐富的人!
其實品味本身一點也不神祕,不是少數人才能擁有的,任何人都能擁有好品味。
品味 = 名牌 = 昂貴 ?
有人說,「品味」就是花大錢,那你就錯了,現在很多很多時尚穿搭部落客都是以平價與精品的混搭,穿著Burberry 風衣裡面穿著 Uniqlo 國民白T的搭配在路上屢見不鮮;有人說,要懂「品味」得先買一身名牌,只能說很可惜它並沒有了解「品味」一詞的真諦,因為品味從來不是一味的盲從,就像曾經的電影女神張曼玉,張曼玉曾代言過許多名牌,但她有個特殊的習慣,就是衣服一到手一律先把標籤剪下來。有人曾問她原因,她的回答是 :「我不需要知道衣服的品牌是什麼,因為它們穿在我身上,就是我張曼玉的衣服!」
了解「品味」的第一步,就是回歸自己。
「品味」,著重在細節的辨識與搭配
在職場上的穿搭其實非常著重細節,想多一些專業感,穿上深色套裝別上正式典雅的別針就能加分,如果想要營造輕鬆一點的氣氛,碎花襯衫的內搭與小白鞋絕對是你的好幫手,想給客戶更專業的形象,妳可以考慮配上一副有質感的眼鏡,職場穿搭沒有固定的公式,重點是在這個場合中,你想要強調什麼!
「品味」,就是讓你懂得如何辨識好東西,並且幫助你從這麼多的好東西中,找出最適合自己的,甚至為了更適合自己,品味甚至可以是一種減法。
「品味」,不等同時尚
Taste is something quite different from fashion , superior to fashion— 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, British Author
英國名著《浮華世界》作家威廉·梅克比斯·薩克萊曾說 : 「品味」不等同時尚,品味是比時尚更恆久流長的存在,總結來說「品味」是知識的積累轉化成行動之後的結晶,是在了解自己之後,展現出的最佳模樣。